5日,記者從四川省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2015年試點基礎上,四川省從2017年開始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末,全省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130.38億元,當年有經營收益的村27745個,比2018年增加4455個,其中當年經營收益在5萬元以上的村5055個,比2018年增加430個,成員從集體分紅總額達1.76億元。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對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權益、完善鄉村治理、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具有重大意義。
據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廖蔚介紹,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從2017年開始,按照時間服從質量的要求,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以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為主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目前,各項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改革領導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配套政策體系基本建立,試點范圍擴大到全省,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份量化、建立組織、完善制度等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效。41萬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資產清理、權屬確認和數據上報,150299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改革,確認成員4027萬人,通過全國系統登記賦碼建立集體經濟組織33822個,量化集體資產845.4億元。
明確改革路徑 確立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
據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村經營管理總站站長劉志躍介紹,通過試點,四川明確了改革路徑,摸清了集體家底,確立了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取得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在摸清了集體家底方面,四川按時保質完成全省集體資產清產核資,41萬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摸清了集體資產底數,明確了資產歸屬,建立了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匯總形成全國集體資產數據庫,為全面規范集體資產管理、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奠定了基礎。劉志躍說,依據相關法律政策,四川還建立了登記賦碼制度,確立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通過建立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分設及其相關制度完善了治理機制;通過發揮集體在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引領成員探索壯大集體經濟,切實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澳壳?,四川形成一批可學習可借鑒的改革經驗,有效推進全省改革。在推進改革的同時,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在集體經濟發展、集體資產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目前四川已經把這些經驗和模式吸納進我們的《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方案》?!?/p>
持續加大推進力度 確保改革圓滿收官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下一步四川將持續加大推進力度,確保改革圓滿收官,具體包括全面推進改革試點、持續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探索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以及推動地方立法4個方面的工作。按照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四川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精神,指導各地全面推進改革,確保全省于明年10月底按期保質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在推動地方立法方面,四川圍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治理機制和管理運行等關鍵問題開展立法調研,為出臺《四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做好準備,為國家立法貢獻地方經驗。
關于集體經濟組織立法的問題,記者從會上進一步了解到,今年以來,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深入貫徹省委1號文件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赴成都、宜賓、巴中、南充等地開展了立法調研,并對前期報送省法制辦的《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進行了補充完善,同時已正式上報2021年立法規劃項目。下一步,將按照省人大和司法廳立法規劃和要求,繼續開展相關調研,積極推動地方立法進程。(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