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工業基礎雄厚。作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德陽加快建設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行示范區。近日,《中共德陽市委德陽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共有“二十四條”干貨,從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推動企業做優做強、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產業
實施“五大工程”
培育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意見提出,圍繞建設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基地目標,實施補鏈強鏈、筑巢引鳳、智能賦能、招大引強、“兩業”融合的“五大工程”,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升級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新興產業集群,與成都共同打造萬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優化產業規劃布局,推進“多規合一”,推進規劃全域覆蓋產業功能區。按照“一縣一園區、一區一主業”的原則,重塑產業經濟地理,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醫藥食品、先進材料、通用航空、數字經濟五大產業。對接成德眉資“三區三帶”規劃,高標準建設臨港經濟產業協作帶。編制全市產業空間布局圖、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發展路徑圖、招商目標企業表“三圖一表”。制定完善3個配套方案、1個保障措施,制定修訂“一攬子”政策,形成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1+3+1+N”體系。
特色集群中,重點發展能源裝備、冶金裝備、石油鉆采、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應急裝備等產業,并推進先進工藝技術研究應用。優勢集群中,培育醫藥食品、先進材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新興集群中,培育通用航空、數字經濟2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
結合當前實際,利用獲批“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契機,我市將加快德陽跨境電商產業孵化中心、京東示范型電子商務運營結算創新生態城等項目建設。推進一汽解放商用車基地等項目建設,培育汽車零部件與整車制造產業。面向川渝共同部署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德陽發電設備國家檢測中心建設,推動德陽智能制造加工中心建設等。
關鍵詞:企業
實施“企業雁陣”培育
建立能源裝備制造(德陽)研究院
實施“企業雁陣”培育計劃,打造“頭雁企業”、壯大一批“大雁企業”、培育更多“雛雁企業”,構建高質量企業梯隊。助推企業科技創新,積極引導企業主動融入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創建。
依托頭部企業,推動建立能源裝備制造(德陽)研究院。鼓勵發展工業設計等新業態。加強與成都合作,建立研發“飛地”,全面融入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規劃建設。建立分層孵化體系,培育“專精特新”“瞪羚”和“獨角獸”企業。推動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設。
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打造德陽質量、創造德陽標準、塑造德陽品牌,支持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四川省天府質量獎”。實施商標品牌戰略,鼓勵企業注冊國際商標、創建中國馳名商標,支持“德陽造”與“三星堆”品牌嫁接。
此外,將組建優質制造業企業聯盟,搭建“德陽造”展示平臺,發布“德陽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優質德陽產品推薦目錄”,支持首購首用新產品新技術。支持消費品工業企業與京東等開展“前店后廠”式合作等。支持企業參加“一帶一路”等國際展會。
關鍵詞:要素
用好“土地池”用活“資金池”
投入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
加大財政投入,加強資金整合利用。市、縣每年計劃投入20億元以上財政資金,撬動200億元以上社會資金,強化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資金保障。
用好“土地池”。全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制造業項目落地。探索建立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方案”出讓制度。開展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堅持“增存掛鉤”,建立建設用地增量供應指標與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等存量土地利用狀況相掛鉤的獎懲機制。審批批次用地時明確具體項目,防止產生新的批而未供土地。
用活“資金池”。做實做強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擴大先進制造業專項貸款規模,幫助優質制造業企業發債融資。探索供應鏈金融新模式,推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提質擴面。探索數字貨幣服務先進制造業發展新模式等。
優化環保用能準入。深化環評審批改革,探索推行“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試行重點產業差別化環境準入。實行建設項目環評“三個一批”(豁免審批一批、告知承諾一批、加快推進一批)。 堅持負面清單外項目承諾備案管理等。
關鍵詞:人才
設立“德陽企業家日”
建立德陽人才俱樂部
意見明確,設立“德陽企業家日”,建立企業家俱樂部,每季度召開企業家懇談會,每月組織企業家沙龍,并完善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家激勵機制。建設精英企業家隊伍,實施精英企業家培養計劃、青年企業家培育計劃,建立德陽市青年企業家英才庫,建立青年企業家導師制度等。
推動四川裝備制造專業人才市場建設。具體涉及,深入實施人才招引培育工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制定先進制造業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專項支持政策。加快人才公寓建設,建立德陽人才俱樂部。發揮德陽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優勢,推動58同城大學“未來產業學院”總部等項目建設。做實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干部隊伍建設方面,將啟動“三比三看”行動,堅持把經濟工作主戰場作為培養、錘煉、識別干部的重要平臺,落實關心關愛干部政策措施,激勵干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同時,不斷提升服務企業水平,建立黨員干部聯系企業制度,推進“大走訪”企業服務常態化。(記者 伍玲)